1971年7月,佛山地委、江门市委将制造锦江水电站六千五百千瓦水轮发电机的任务下达给江门机电厂。
制造这么大的发电机,在这个厂还是第一次。无论厂房、设备、技术力量都不满足。问题摆在厂革委会的面前,有的人担心搞不好会影响厂的名誉,有的人认为需要上级拨资金建厂房,调配大型设备才能办得到。
工人出身的党总支委员、厂革委会副主任陈荣昌同志,听了大家的议论,严肃地对同志们说:“国家的需要,就是我们的任务。有困难可以依靠群众来克服,没有条件我们应该自力更生去创造。我们不能遇到一点困难就打退堂鼓,应该迎着困难上,干就要敢挑重担。”
要加工四米多大、六吨多重的机壳,没有这么大的镗床,要磨削三米三大的圆弧冲模,没有这么大的磨床,要叠压三米多大的定子铁芯,压床也不能解决。怎么办?面对这些困难,工人们的回答是:“路是人走出来的,条件是人创造的。困难九十九,也难不住我们工人阶级一双手。”
经过反复研究,确定用土办法制造一台水泥镗床。首先碰到的问题是要解决一条两米多长的主轴,厂里没有,靠别厂协作锻打,时间太长了。攻关小组的同志便分头到各个厂去搜旧利废。最后在一间厂的废料堆里找到了一条废钢轴。轴虽然找到了,又碰到了另一个问题,机床加工精度达不到要求,偏差太大。工人们就拿起刮刀,一刀刀,一点点地进行修正。就这样,经过了三个多月的奋战,终于把水泥镗床造出来了。
就这样,这个厂的工人,凭着一颗红心两只手,破除迷信,解放思想,自力更生,艰苦奋斗,闯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从竹棚里奏出了一曲又一曲的胜利凯歌。叠压三米大的 定子芯,压床不能解决,他们就来一个大摆“蚂蚁阵”,用十多个“千斤顶”围成一个圆周,一段一段地把它压牢;安装定子校正中心,需要一整套精密测量仪器,他们没有,就采用转盘划销的简易办法来解决;没有吊车,就发扬大庆人的“人拉肩扛”精神。两年时间,先后制出了方台土设备,实现了三十多项革新,为制造“六千五”创造了条件。
安装第一台发电机时,定子下架已经校正,起重用的木杆突然断裂,塌了下来,碰坏三个绕线组。但谁都没有泄气、埋怨,而是主动进攻,发扬不怕苦不怕累的精神,日夜奋战,使原来要半个月才能完成的线圈,三天内便制作出来了。当机组进入最后装配的关键时刻,发现镜板轴承的平衡度达不到要求,如果拉回厂翻工,时间来不及。如果马虎装上,必然影响机械性能。工地领导立即召开了现场“诸葛亮”会议,想办法,出主意,提措施。工人们在工地缺乏设备的条件下,硬是靠人力,用刮刀把镜板轴承修好。经过一个星期的精心调整,终于闯过了这一关,成功地安装好第一台发电机。
继第一、二台发电机胜利完成后,新的战斗序幕又拉开了。上级要求这个厂用两个月时间,把第三台发电机制造安装好,向伟大的党诞生五十二周年献礼。
接到了新的战斗任务,全厂都沸腾起来了。“宁流千滴汗,不误一分钟,拿下第三台,豪情迎七一”的大幅标语横额,鲜红耀眼的决心书,挂满了整个竹棚。工人们从朝霞喷薄的清晨,到灯火通明的深夜,汗水流了一遍又一遍,血泡磨起了一个又一个,但却始终保持着冲天的干劲。
身上还担负着繁重任务的316 班班长、党员黄仲,一听到发电机组人力不足,立即把全班拉到竹棚来。他说:“给我们每个人的肩头加一个担子吧,一定要按时按质完成这台发电机的任务。”这个在旧社会受尽压迫剥削,尝尽人间痛苦的老工人,对党怀着无比深厚的无产阶级感情,对事业忠心耿耿,大家都称他为“老黄牛”。这次在支援制造发电机的战斗中,他更加朝气蓬勃,干重活,挑重担。
在全市工人阶级的大力协作下,制造第三台发电机的任务,终于按时按质在“七·一”前夕胜利完成了。这是全区工人阶级、贫下中农在党的指引下谱写出的一曲自力更生的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