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杏彩体育官网 发布时间: 2024-12-23 09:37:35 点击量:1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是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他领域的重要支撑。《中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提出实施高端装备创新发展工程,明显提升自主设计水平和系统集成能力,为高端装备制造的发展定调。
目前,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水平大幅度提升,一批重大装备已经走下生产线,技术成果不断涌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两化融合正在稳步推进,整个产业呈现出自动化、数字化、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趋势。截至2019年9月底,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共30家。其中,高端装备制造企业共8家,占据科创板上市企业数量26.7%,成为科创板支持的第二大产业方向。
高端装备制造业是工业发展的基础,在国民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中国装备制造经历了什么磨炼与洗礼?又是如何走出了一条自己独特的发展之路?
正略咨询梳理了中国装备制造简史,以此向中国装备制造致敬,也邀您一同回味这燃烧的岁月(见图1-1)。
中国近代的装备制造业,是在长期的政局动荡、战火硝烟、殖民掠夺中艰难建立起来的。新中国成立之初,面对的是一个工业布局畸形,产业、技术、资金、人才奇缺的孱弱的工业体系。
20世纪50年代,中国在遭受全球绝大部分资本主义国家封锁、禁运的环境下,通过等价交换的外贸方式,先后接受苏联多批工业建设项目援助。截至1954年赫鲁晓夫访华签订《中苏关于苏联政府帮助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新建十五项工业企业和扩大原有协定规定的一百四十一项企业设备的供应范围的议定书》为止,援建项目达到156项,因此称为“156项工程”(后续又补充了18项,共计174项)。
围绕“156项工程”,中国建设了近千个工业项目,遵照集中力量办大事的原则,国家19.1%的财政收入、70%~90%的钢材和水泥等重要物资、88.8%的投资全部集中用于重点工程建设。在苏联的帮助下,“156项工程”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中国能够自己制造飞机、汽车、重型机械和精密仪器、发电设备、高级合金钢等工业品,中国的工业技术水平迅速接近50年代国际先进水平,钢材自给率达到86%,机械设备自给率超过60%。
1960年7月,中苏关系破裂。此后,苏联停止援助,中国在国际上受到孤立和经济封锁,加上三年自然灾害等影响,国家经济发展举步维艰。在此背景下,中国决定自主研制先进装备,最终取得了以“两弹一星”为代表的杰出成就。
但在当时,中国装备制造业的主要任务仍是吸收和消化苏联的技术,摆脱对苏联的技术依赖。由于国际的封锁,中国装备制造业没有搭上数字化、信息化、管理现代化的国际潮流,与世界先进制造技术的差距越来越大。直到20世纪70年代初,中国开启了第二次对外大规模引入成套技术设备的工作,中国产业界才重新认识到与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开始加快装备制造业的发展,通过与西方发达国家的经贸合作缩小技术差距。
1983年7月,国务院做出《关于抓紧研制重大技术装备的决定》,在依靠自身力量的同时,积极引进国外先进技术,合作设计、合作制造,力争在前十年把这些最核心的技术掌握在自己手里,为后十年的经济振兴打下牢固基础。在长期规划中,国家先后确定了国民经济急需的14项重大成套设备研制项目。这些项目大都意在填补国家空白,故技术难度大、质量要求高,需要跨部门、跨地区、跨行业协作完成。国家层面成立了国务院领导担任组长、26位部长参加的国务院重大技术装备领导小组。参加研制的科研制造单位有300多个,科技人员有7000余名。在这一阶段,重大技术装备的研制硕果累累,很多项目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奖,为我国重大建设工程提供了技术先进、使用可靠的成套设备。
1993年,中国重大技术装备办公室并入经贸委,中国装备制造业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1998年2月12日,由国家经贸委和国家计委联合
发布的《“九五”国家重大技术装备研制和国产化工作的规划方案》成为此后一段时间内装备制造业发展的指导方针。2008年,在“大部制”改革背景下,国务院组建工业和信息化部,其主要职责之一便是推动重大技术装备发展和自主创新。此后,国家相继发布了《装备制造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高端装备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等战略性政策和意见。
随着经济的稳步发展,科技实力的逐步加强,我国的一系列“大国重器”取得重要突破,很多装备都已经实现90%以上的国产化率,很多关键核心技术已经实现完全自主,在许多装备制造方面我国已从追赶者成为领跑者。在市场化的浪潮当中,一批优秀的中国装备制造企业走出国门,成为中国装备制造业的国际名片,如三一重工、徐工、潍柴等。
另一方面,我们应当清醒地认识到我国装备制造业面临的总体问题——竞争力不足、国产装备“空心化”、技术人才缺乏等。国产化攻关十分艰巨,以国产高铁为例,部分轴承、车轮、齿轮传动系统、转向架等构件以及某些芯片等核心零部件还需要依靠进口,这些装备零部件的自主生产绝不是单一技术掌握的问题,挑战从生产装备的装备就已经开始,直到最终研制并测试成功为止。
新中国装备制造业历经重建基础、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自主创新这四个阶段的淬炼,已发展为门类齐全、独立完整的产业体系,其成就举世瞩目。按照工业体系完整度来看,中国拥有39个工业大类、191个中类、525个小类,成为全世界唯一拥有联合国产业分类中全部工业门类的国家,工业体系完备程度冠绝世界。中国已经从一个农业国转变为全球制造业中心,成为世界第一大工业生产国。
20世纪90年代,“微笑曲线”理论已经在中国产业界家喻户晓。该理论是由中国企业家施振荣于1992年为了“再造宏碁”而提出的。该理论认为,曲线左右两侧在产业链中属于高附加价值环节,利润空间大,处于曲线中间弧底位置的加工、组装、制造等,技术含量较低,属于低附加价值环节,利润微薄(见图1-2)。
中国制造业对“微笑曲线年代,许多企业以此为指引,在保证制造生产的基础后,不约而同地将重兵向右侧部署,在品牌与行销的方向上寻求更高端价值,却鲜有向研发创新方向进军的企业。
然而,2004年日本索尼中村研究所所长中村末广提出了与“微笑曲线”相反的“武藏曲线”。该研究所根据对日本制造业的调查发现,在日本制造业的业务流程中,组装、制造阶段的流程有较高利润,而零件、材料以及销售、服务的利润反而较低。2005年6月,《日本制造业(2004)》总结了对近400家制造企业进行的调查,验证了“武藏曲线”,肯定了“制造&组装”环节利润率最高的企业非常多,即最丰厚的利润源自制造(见图1-3)。
正略咨询认为,两条曲线反映了制造企业的两个层面。“微笑曲线”更侧重于表达制造企业自身的前后业务链的价值,左侧指的是制造的上一道工序研发设计,右侧是下一步程序市场营销。“武藏曲线”实则表达制造企业的上下游产业链的价值,左侧指向零件及材料,右侧指向经销与售后。
融合两条曲线,便能更立体地透视制造产业的价值结构,解答制造产业乃至制造企业的价值布局困惑(见图1-4)。
高端装备制造正处于制造产业的高价值区块,具有产业链地位核心、资本投入高、技术含量高、生产过程复杂、产品价值高、产品寿命长六大特征(见图1-5)。
第一,产业链地位核心。高端装备制造的发展水平决定工业的整体竞争力,也关系到国家战略。同时,其市场发展空间广阔,具有产业整合及带动效应,是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柱。
第二,技术含量高。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属于知识、技术、人才、资本多重密集型产业,研发设计与工艺非常复杂,研发协同规模非常大,需要融合多学科、多领域(甚至数十个专业)的高精尖技术方能成功。
第三,资本投入高。核心技术的自主攻关难度极大,作为系统性工程,其涉及的面十分广泛,必须配以充足的资金才能为高端装备的整个制造过程提供保障。
第四,生产过程复杂。高端装备制造动辄涉及数千种零部件,对原材料、生产工序、供应链管理、跨领域协同都提出了非常高的要求。
第五,产品寿命长。高端装备产品寿命一般超过5年,甚至达到20~30年,或者更长时间,非常必要提供全生命周期的售后维护。
第六,产品价值高。高端装备集工业核心实力于一身,是高价值浓缩产品,因此产品单价非常高,工业机器人、发电设备、飞机、卫星的单价从数十万元到数十亿元不等。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是装备制造产业中技术密集度最高的产业,处于产业链的核心部位,属于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产业。目前,中国高端装备制造业水平大幅度提升,一批重大装备已经走下生产线,技术成果不断涌现,工业化和信息化的两化融合正在稳步推进,整个产业呈现出自动化、数字化、集成化、网络化、智能化的新趋势。
高端装备制造产业是中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其他领域的重要支撑。根据2018年11月中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分类(2018)》,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包括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航空装备产业、卫星及应用产业、轨道交通装备产业、海洋工程装备产业五大领域。《上海证券交易所科创板企业上市推荐指引》明确重点推荐智能制造、航空航天、先进轨道交通、海洋工程装备及相关技术服务等(见图1-6)。
1、智能制造装备产业。该产业旨在利用信息技术提升改造传统制造业,通过工业互联网、云计算、大数据在企业研发设计、生产制造、经营管理、销售服务等全流程和全产业链的综合集成应用,实现各种制造过程自动化、智能化、精益化,带动整体智能装备水平的提升。
2、航空装备产业。该产业以市场为主线,促进研发、产业化、市场服务方面的发展,大力发展系列支线飞机,重点突破发动机关键技术和装备,加强空中管理系统和先进发展能力,建立有持续发展能力的航空飞机。
3、轨道交通装备产业。该产业主要围绕高速、重点、快捷三个方向,重点发展大型工程、列车运行控制系统,掌握系统集成和关键核心技术,提升关键零部件制度化水平,形成制度创新体系和现代化产业集群,形成国际竞争优势。
4、海洋工程装备产业。该产业以海洋油具开发为主要突破口,大力发展海洋矿产资源装备制造业,围绕勘探、开发、生产、加工、储运以及海上作业辅助、服务等环节的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