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杏彩体育官网 发布时间: 2024-12-23 09:31:48 点击量:1
温州网讯 作为行业的龙头企业,去年炜冈公司主导修订的国家标准《机组式柔性版印刷机》增加了干燥、烫印、环保要求等,更改机械安全、零部件装配精度、试验条件等内容,把套印准精度从0.2mm提高到0.08mm,极大提升产品竞争力。
在当下的温州,通过参与标准制修订,将标准优势转化成产品优势、品牌优势正成为共识。目前,全市建成各领域国家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18个,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162个,市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118项。去年浙江标准认定名单中,我市牵头制定的13项标准入围,数量居全省第一。
在新近公布的2023年“浙江标准”认定名单中,长城换向器股份有限公司起草的《汽车微电机用换向器》行业标准名列其中,这一行标的发布,将填补现行汽车微电机用换向器无行业标准的空白。
汽车微电机用换向器是汽车电机中的关键部件之一,其技术指标和质量状况对电机的使用性能和寿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此前汽车微电机用换向器尚无行业标准,许多电机厂家盲目套用电动工具和家用电器电机用换向器有关标准,提出“五花八门”的技术标准和要求,这给产品质量和消费者安全带来了诸多隐患。此次长城换向器公司起草的《汽车微电机用换向器》行业标准获得官方和行业认可,及时统一产品标准、检测方法,对行业发展起到积极推动作用。
制定行业标准成为企业加快转型升级,提升行业高质量发展的指路明灯。经过多年快速发展,瑞安汽车零部件产业已为国内100多家整车生产企业配套供应商,近年来相继被列入汽车零部件传统制造业改造提升省级分行业试点、省汽车零部件产业智能化技术改造专项激励试点。尽管如此,随着新能源汽车的兴起,不少企业在数字化转型中,最大的苦恼是不清楚自己生产的产品究竟符不符合国家及行业相关标准要求,迫切需要通过建立行业标准指引企业少走弯路。
“智能化改造中,各信息软件、平台的连接接口标准不统一,建议收集或制定相应标准实现各平台间的畅联互通。”浙江戈尔德智能悬架股份有限公司信息部经理聂召喻说道。
针对行业痛点难点,瑞安市汽摩配行业协会组织编制全省首个《汽车零部件产业数字化转型标准体系建设指南》文本通过专家评审,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有章可循,对全市乃至全省汽车零部件产业高质量发展有着较强的借鉴意义。
面对经济向下压力,越来越多的企业利用自身技术优势,从遵守规划到主动参与制定标准,打开焕然一新的发展空间。
浙江恒齿传动有限公司平均每年投入研发经费占比4%以上,通过制定行业标准,对减速机的型号、外形结构、安装尺寸、基本参数和技术要求等做了明确规定,填补质量标准空缺,规范生产工艺流程。通过对标标准,该公司产品技术指标领先于行业前沿。“去年,我们倒立式拉丝机卖出了5000万元的销售额,占公司全年度产值的三分之一。”该企业负责人说道。
不仅创建标准,不少龙头企业通过输出标准,助力行业上下游企业共同转型升级。一鸣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攻克“鸡蛋遇热会凝固”技术难题,成立蛋奶饮料标准制定小组,制定T/ZZB0735-2018《蛋奶饮料》标准。该标准获国家发明专利,浙江制造“品字标”荣誉。目前该标准应用于18家公司的生产经营当中。公司向农户宣传蛋奶饮料标准中高品质的奶源指标,输出科学的饲养标准,带动近万户农民生产致富。近年来蛋奶销量也一直在上升,销售收入年平均增长率达36.82%。
这样的案例在温州并不是个案,近年来,我市通过出台标准化顶层文件、培育标准创新型企业、开展对标达标攻坚行动等系列举措鼓励引导企业参与标准制定提升核心竞争力。如我省眼镜行业的《眼镜架》《儿童塑料眼镜架》《老视成镜》以及《树脂片太阳镜》等多项团体标准,均由瓯海眼镜行业相关眼镜企业制定,主要技术指标达到国内一流、国际先进水平。
数据显示,截至去年,我市建成泵阀、服装、新能源汽车等产业标准体系38个,全市累计有3500多家企业参与对标达标行动;主导制修订国家标准4项、浙江省地方标准7项、“浙江制造”标准58项,参与制修订国家标准121项、行业标准2项、浙江省地方标准12项,认定浙江标准13项,主导发布温州市地方标准14项、对标达标技术方案102个。
以加快推进标准化战略引领先行区、科技成果转化标准先行区、共同富裕标准引领区、标准化开放融合新高地的“三区一地”建设目标,更高的标准化战略实施蓝图正在我市徐徐开展。
根据我市出台《贯彻落实国家标准化发展纲要行动计划》,未来,我市将大力支持龙头企业、行业协会联合产业链上下游中小企业、高校院所、标准化服务机构等组成标准创新联合体,开展本领域产业数字化标准研究、体系建设、标准制定和实施、人才培养和科普推广等标准化提升活动。针对制造业企业,从生产各模块的数字化和标准化入手,逐步推进全生产链技术模块的数字化和标准化,推进数字化改革再造制造业产业新优势。
此外,大力发展市场标准研制,实施标准创新型企业梯度培育制度,推广企业标准化良好行为,培育一批标准“领跑者”,持续开展对标达标提升行动,强化先进标准推广应用,加快标准化数字化建设,推动标准数字化在产业领域试点应用。
标准化战略的实施离不开人才支撑。未来我市将强化标准化人才队伍建设,支持推动将标准化人才纳入各级高层次人才,率先开展高校专业与标准化教育融合试点。到2025年,新增牵头和参与制(修)国际标准2项以上,牵头制定国家标准15项以上,新增认定“浙江标准”15项以上、累计制定发布“浙江制造”标准200项以上,标准化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性、战略性、引领性作用更加凸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