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杏彩体育官网 发布时间: 2024-12-23 10:13:59 点击量:1
2021年7月31日,为期5天的第二十届全国大学生机器赛闭幕。经过3天的激烈角逐,武汉大学代表队摘得桂冠,成为“投壶行觞”和“机器马术”项目的双料冠军。
“投壶”项目需各参赛队伍综合应用机械制图、电子电路、单片机、传感技术、自动控制、图像处理、计算机编程语言、电机拖动等多门学科知识,设计制作手动或自动机器人。
比赛中,机器人借助机械产生的动能,从“启动区”出发,在12000mm×12000mm的比赛场地内完成投箭入壶任务。在该项目中,每队各有5个“壶”,若一队率先在每个“壶”射入两支箭则为“大胜”,直接获胜。若两队均未实现“大胜”,则比较3分钟内“壶”内的总箭数。
不同于“投壶行觞”项目的积分赛,“机器马术”项目的比赛以竞速赛和障碍赛的总成绩决定最终获胜方。其比赛内容包括直线竞速赛和障碍赛,有包括上楼梯、跷跷板、双木桥、卵石路、翻栏杆等六个难度较高的障碍项目。在本届机器马术赛中,武汉大学代表队主要由大二队员刘定川、郑凯彬、周赵天、刘轩硕等人负责,大三学生担任指导。
在夺冠梦想成真之后,武汉大学机器人队指导老师王国顺激动地表示:“北京科技大学是‘传统强队’,为了这次比赛,我们做了充分的准备,赛前队员们几乎整夜没合眼,最终才拿出了最完美的表现。”
参赛团队中,成员各有分工,在机器人制作、组装、编程、设计等各环节发挥作用。参赛队伍分为机械组和控制组,机械组负责机器人的身体,控制组又包括硬件组、机构组等分类。
硬件组负责搭建机器人控制系统的各个电路板和线路,机构组负责调试机构,主控负责整个机器人工作流程的设计和编程控制,整支队伍就像齿轮一样衔接运转。正如领队李云翔所说的那样:“一个完整的机器人离不开大家的努力,大家分工不同但是同等重要,每个任务都有着自己的魅力。”
在往届赛事中,武汉大学曾于2019年获国内赛季军,2020年获国内赛亚军,连续两次与冠军失之交臂,武汉大学的机器人比赛之路一直充满了挫折,但“夺冠”一直是队员们心中不变的目标。因此,当2020年的赛事结束,2021年新的赛题公布时,武汉大学机器人队立马从失败的阴影中走出来,重新投入新一轮的备战。
每年的机器赛都会遇到不同的困难,2021年也不例外。面对重中之重的发射机构技术难题,他们在弹射机构上就做了近万次的实验,只为了保证最后的发射效果;摩擦轮也经历了连续一周的高强度测试,解决了地面发射的所有细节问题后才将机构确定上车。
主力队员们每天在寝室一起工作到凌晨两三点,在初代车基础上尽可能快地迭代了1.5代,给调试提供了一个可用的平台,保证了调试工作的持续进行。近40名队员每人都会在规定时间内拿出自己的方案,经过反复研讨、实验、调整、改进,最终设计、制作出符合参赛要求的机器人。
他们不断反思、调整心态,从以往的失败汲取了许多经验并大胆创新,使用了激光雷达、视觉融合定位、无刷电机驱动板等许多新技术。
“欲戴王冠,必承其重”这句口号既是他们的队训,也代表着夺冠的目标,并展示了永不言败的态度。领队李云翔对此深有体会:“前几年因为积累不足,离冠军总是有一线之差,但今年我们做到了!”永不言弃,在失败中越挫越勇,这便是武大学子“自强”、“弘毅”的生动诠释。
自2002年首届全国大学生机器赛举办以来,武汉大学每年都报名参赛,已坚持了20年,这项传统凝聚着众多参赛师生的心血。当夺冠的消息传到武大,作为前带队老师,已退休多年的武汉大学动力与机械学院教授黄健感到很高兴。
“机器赛涉及的知识面很宽,进入团队的学生要求学习成绩好,动手能力强,而且还要不怕吃苦、肯钻研。因为参加比赛需要投入很多的时间和精力,几乎要占有全部的业余时间。”黄健说,尤其是临近比赛的时候,通宵工作是家常便饭,累了就躺在试验场地的地板或办公桌上休息。
李云翔坦言,他和队友们会每天早起冲向大创三楼或者能源大厅,紧张有序的开始工作。“放假的时间是我们工作的‘黄金时段’,能一心一意地投入工作。”
机器人队比赛难度高、训练强度大,一分一秒都不能浪费。在日常的学习生活中,队员们在上课时会坐在前几排,认真听讲、不玩手机不走神,充分利用课堂时间来掌握知识,每周还会有一下午统一写作业的时间。“我们不做‘课上玩手机,课下图书馆’的人。”
在此次比赛夺冠后,武汉大学与北京科技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作为全国赛三强,将代表中国一同出征国际赛。队员们表示:“我们如今站在了更高的领奖台上,就应该更加努力,将目标指向更高的顶峰!一方面是为了证明我们队伍的实力,一方面也是希望能在国际赛事中为国争光!”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