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杏彩体育官网 发布时间: 2024-12-23 10:07:49 点击量:1
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3号——行业信息披露》中的“汽车制造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报告期内,公司主要业务为传统汽车发动机零部件、新能源汽车智能电控和新能源锂电正极材料的研发、生产和销售。汽车行业在带动工业结构升级、产业发展及全球GDP增长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近年受到全球宏观经济周期波动、芯片结构性短缺、俄乌冲突等外部因素影响,全球汽车产销量均受到不同程度影响,随着外部影响得到有效控制并逐步缓释,对消费者信心的冲击随之淡化,汽车消费需求正在企稳改善。2022年以来,全球汽车市场复苏,其中新能源汽车整体销量持续上升。根据JATO Dynamic统计,2022年1-11月全球乘用车市场终端累计销量5,914万辆,同比下滑幅度继续收窄为-4.7%;1-11月新能源汽车(NEV)终端累计销量达810万辆,同比增长51%;NEV市占率提升至14%,其中BEV(纯电动汽车)市占率为9%,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市占率为3%。目前,亚太地区是全球最主要的汽车生产基地和消费市场,以中国、印度等为代表的新兴市场人均汽车保有量低、潜在需求量大、需求增长迅速,国际汽车巨头以及本土整车企业纷纷加大在新兴市场的产能投入,新兴市场逐渐成为全球汽车工业的主力军。中国作为世界最大的新车销售市场,电动汽车在2023年迎来补贴退坡(同时购置税减免和车船使用费减免将持续),预计将仍旧稳居全球新能源汽车领导地位。根据JATO Dynamic统计,印度在2022年完成了对日本汽车市场的超越,2022年,印度新车销量约为472.5万辆,较上年增长25.7%,成为继中国和美国之后,全球第三大汽车市场。随着印度经济改革的推进,汽车市场的持续扩大,已经吸引并获得中国本土主流汽车品牌的投资和进驻,带动提升中国汽车品牌海外市场份额。随着我国城镇化进程不断加快,居民可支配收入不断增长及公路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我国汽车行业牢牢把握住了全球经济一体化分工和汽车制造产业转移所提供的历史机遇,已成为全球汽车工业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并逐步由汽车生产大国向汽车产业强国转变。在国内消费市场促进下,汽车行业的乘用车市场近年实现连续正增长,呈现“传统燃油车高端化、新能源汽车全面化”的发展特征。根据中汽协统计分析,2022年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702.1万辆和2,686.4万辆,同比增长3.4%和2.1%,延续了去年的增长态势,其中乘用车在稳增长、促消费等政策拉动下,实现较快增长,为全年小幅增长贡献重要力量。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全年销量超680万辆,市场占有率提升至25.6%,逐步进入全面市场化拓展期,迎来新的发展和增长阶段,汽车出口继续保持较高水平,屡创月度历史新高,自8月份以来月均出口量超过30万辆,全年出口突破300万辆有效拉动行业整体增长,中国品牌表现亮眼,紧抓新能源、智能网联转型机遇全面向上,产品竞争力不断提升,其中乘用车市场份额接近50%,为近年新高。为有效应对传统汽车产业所带来的燃油供求矛盾和环境污染问题,发展新能源汽车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形成共识,成为全球汽车产业转型发展的主要方向。随着各国相继出台鼓励政策,部分国家制定了禁售燃油车的规划时间表,全球主流汽车强国对新能源汽车的政策支持、供应链及配套设施的日益完善、消费者对新能源汽车接受度不断提高,未来新能源汽车需求量仍将保持增长趋势。根据Canalys最新研究报告,2022年全球新能源车年增长55%,达1,010万辆;中国是目前最大的新能源车市场,2022年 59%的新能源车销售来自中国,共计 590万辆,占该地区所有轻型汽车销量的29%,比2021年上升15%;欧洲是第二大新能源车市场,所占市场份额为26%,共计销售260万辆;美国仅占全球销量的9%,但销量也有较大涨幅,销量为92万辆,增幅72%。Canalys预计,2028年电动汽车的销量将增加到3,000万辆;到2030年,电动汽车将占全球乘用车总销量的48%。发展新能源汽车是我国从汽车大国迈向汽车强国的必由之路,是应对气候变化、推动绿色发展、“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的战略举措。2022年,为了推动新能源汽车产业高质量持续发展,规范行业发展,引导产业转型升级,国务院、发改委、工信部等部门出台一系列新能源汽车产业政策:新能源补贴政策经历数次调整,补贴金额逐年下降,在此过程中,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已经逐步完成由政策驱动向消费驱动的转变,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中汽协统计,我国新能源汽车近两年来高速发展,连续 8年位居全球第一。在政策和市场的双重作用下,2022年新能源汽车持续爆发式增长,产销分别完成705.8万辆和688.7万辆,同比分别增长96.9%和93.4%市场占有率达到25.6%,高于上年 12.1个百分点。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发展已经从政策驱动转向市场拉动新发展阶段,逐步进入全面市场化拓展期,呈现出市场规模、发展质量双提升的良好发展局面,迎来新的发展和增长阶段。汽车零部件是构成汽车配件整体的各个单元及用于汽车配件加工的产品,同时也是汽车工业发展的基础,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的进程加快,汽车零部件在汽车工业体系中的地位稳步提升,在环保理念逐渐深入、技术不断升级的市场背景之下,全球汽车零部件产业逐渐呈现出模块化和采购全球化。随着世界经济逐步全球化,汽车产业专业化水平也在不断地提高,汽车零部件行业在整车开发和生产过程中的介入程度越来越深,整车厂与零部件企业间基于市场形成的配套供应关系逐渐成熟,推动了零部件行业发展。随着欧美汽车消费市场的逐渐饱和以及汽车零部件行业产业链的全球化拓展,汽车零部件市场的两级分化愈加明显,全球化竞争日益加剧,汽车零部件行业呈现出组织集团化、技术高新化、供货系统化和经营全球化等新特点,带来了全球汽车零部件产业革新。北京研精毕智研究预测,随着全球汽车工业稳步发展,带动汽车零部件行业快速发展,按照全球汽车零部件产业收入计算,预计到2028年汽车零部件产业收入年复合增长率CAGR将达到3.9%。近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规模实现了快速发展。中国作为新兴汽车市场凭借成本优势、消费需求优势,吸引了众多国际汽车巨头建厂布局,世界汽车零部件知名企业的本地化生产给国内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带来发展机遇,加快了到我国合资或独资设厂的进程。本土企业凭借成本优势和服务品质正逐步打入国际整车厂的零部件配套体系,紧抓市场开放所提供的发展机遇,通过对国外先进技术的吸收、改造提升了自身的研发技术、管理能力和生产水平,我国目前已形成了一批颇具实力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其中部分企业已经进入了国际品牌汽车整车厂全球采购体系,具有较强的市场竞争力。随着汽车电动化、智能化的发展日益成熟,对汽车及其零部件行业带来了深刻影响。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正在进入“深度国产替代”的新阶段,特别是核心零部件领域由国际厂商主导的局面正逐渐被打破,汽车智能电动变革也带来了汽车零部件企业品牌力与产品力的重塑,目前国内已形成了一批颇具实力的汽车零部件生产企业,其中部分企业已经进入了国际品牌汽车整车厂全球采购体系,这些企业在汽车智能化、轻量化以及热管理系统上有明显的差异化竞争优势,国内零部件厂商地位不断提升,深度国产化为具备先进制造能力的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带来新的发展空间,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未来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和增长空间。从中长期来看,国内经济的持续稳定、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国际采购商加强对我国汽车零部件的采购力度、国产替代的产业趋势和产业政策的大力支持,为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带来了良好机遇。前瞻产业研究院预计,随着外部环境好转,上游原材料供应产能将逐步恢复,各国汽车零部件市场将会开始稳步回暖,2022-2028年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将会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进一步扩大而持续增长,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回暖,将对国内零部件厂商来带来更多的机会和挑战。公司长期深耕汽车发动机零部件领域,通过持续的自主创新与市场开拓,已成为国内汽车发动机零部件细分领域的龙头企业和隐形冠军,其主要产品精密液压零部件和电磁驱动零部件首先实现国产替代。公司依托精密制造优势,加快布局新能源汽车智能电控及增量零部件,包括热管理系统、新能源汽车减速器、智能减震系统等,主要代表产品为电子水泵、电子油泵、车载减速器总成和可变阻尼减震器电磁阀(CDC)系列产品等。公司在电动VVT以及智能电控零部件的技术储备、客户资源等方面均具有先发优势,在高门槛的技术条件下,更具市场竞争力。公司汽车零部件产品目前已经形成主机市场为主、售后市场为辅,国内市场为主、国外市场快速突破的格局。公司现有主机市场客户 60余家,其中国内市场客户涵盖了上汽、广汽、比亚迪002594)、华为、联合电子、吉利、长城以及“造车新势力” 代表理想、蔚来、小鹏等国内自主品牌主机厂;大众、通用、福特、丰田、日产等国内合资品牌主机厂。境外主机市场客户包括思达耐、雷诺、PSA、北美通用、奥迪、大众印度等主机客户;公司境外售后市场客户包括盖茨、辉门、墨西哥 KUO、科勒及富兰克等全球主流品牌。在国外主机配套市场中,公司发动机精密零部件主要竞争对手:德国伊纳轴承公司(INA)、美国博格华纳(BorgWarner)、伊顿(EATON)、日本NTN轴承株式会社、法国Bontaz(喷达);公司电磁驱动零部件主要竞争对手:美国德尔福公司(Delphi)、美国博格华纳(BorgWarner)、日本株式会社三国、日本电装株式会社(DENSO)、德国海力达(Hilite)。在全球汽车电动化和智能化的发展趋势之下,具有新能源汽车智能电控系统技术的汽车零部件企业前景向好,成为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的主要助动力。受益于新能源乘用车销量增长,新能源乘用车电驱动系统渗透率近年来持续上涨,搭载量持续攀升,2022年全年销量达578万台,同比增速77%。整车动力性、经济性等市场需求定义了电驱动产品,要求其做到低成本、高性能、小型化和轻量化,电驱动系统呈现出集成化、高速化及高效率的技术趋势,随着技术要求提高,车载减速器随“三合一”(电机+电控+减速器)驱动总成走向主流,因此,进入潜在的未来核心电驱动厂商对减速器等零部件企业至关重要。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是驾乘安全与舒适性的重要保证,其相较燃油车有根本性改变。从功能看,新能源汽车增加了动力电池的制热需求;从实现方式看,新能源汽车空调制热时需要额外增加PTC或热泵,压缩机需升级为电动压缩机,三电系统热管理也需要增加相应的回路。其整体构造更加复杂,涉及零部件更多,为了避免复杂系统带来的管路冗余,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正朝着集成化发展。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的复杂化、集成化带来ASP (平均单车售价)相较传统燃油车 2-3倍的提升。根据NE时代测算,2025 年全球新能源汽车热管理系统市场规模可达1,000亿元以上,2021-2025年 GAGR 28.2%。随着新能源汽车渗透率的不断攀升与国内新能源整车厂的崛起,热管理系统供应链不断向国内转移;国内热管理企业兼具贴近市场和低成本两大优势,随着技术与生产水平的逐渐成熟,部分企业通过加大研发或并购等方式掌握了局部模块的整合能力,国内热管理企业在局部模块的基础上继续延伸,打造更高效的集成化热管理系统。随着比亚迪DMI超级混动被消费者认可并快速放量,国内吉利、长城、长安等多家主机厂迅速跟进,对于具备高效发动机的EVVT、电子主水泵、变排量机油泵电磁阀、摇臂液压挺杆等,以及DHT(DMI)总成及其零部件(电子油泵、电磁阀、齿轴、差速器等)开发制造能力的新能源智能电控系统汽车零部件企业形成巨大的机会和市场优势。公司需遵守《深圳证券交易所上市公司自律监管指引第4号——创业板行业信息披露》中的“锂离子电池产业链相关业务”的披露要求高工产研锂电研究所(GGII)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锂电池出货655GWh,同比增长100%。其中,动力电池市场出货量 480GWh,同比增长超1倍;储能市场出货量为130GWh,同比增速170%。锂电池2022年快速增长的因素有:1)中汽协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新能源汽车销量688.7万。